編者按:近日,環球時報與騰訊網共同舉辦“環球微時代”第一屆學術沙龍,邀請多名學者就“反腐倡廉”新態勢展開討論。
  陳先奎:打造新的清正廉潔觀
  過去一年反腐敗工作受到空前關註,提升了政府公信力。為什麼產生這樣的影響,主要是從小處入手,小中見大,用作風來體現宗旨和性質;堅持不懈,持之以恆,逢事必講,逢節必抓。而且,制訂反腐敗的五年規劃,是過去沒有過的。
  如今的反腐,公開性是現代的,群眾路線,強調製度、法制則是新中國時期的,而中央巡視小組的“欽差巡察”又借鑒了中國古代做法。既有學習,也有繼承,既有綜合,也有創新。
  中國以反腐敗為抓手,重建政府公信力,增強執政黨的凝聚力,增強軍隊戰鬥力。尤其在軍隊反腐敗方面公開谷俊山這種級別的大案子,做到了反腐敗百無禁忌,體現了以反腐敗增強軍隊戰鬥力的新思路,真正能夠從根本上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“三大自信”。
  如果真能把2013年的反腐力度堅持下去,中國將震撼世界。這次反腐敗能不能真正成為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,還要過幾關:第一,是不是真正能夠做到“零容忍”;第二,能不能真的做到持之以恆;第三,要在新的廉潔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一個新的清正廉潔觀念。新的反腐敗階段需要有反腐敗觀念和文化的支撐。(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)
  吳法天:警惕腐敗欲望只是暫時被冷凍
  2013年這一年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“18”。十八大之後共有18名省部級高官落馬,18萬幹部被處分。這次規模很大,火力全開,而且是動真格的。不過,要警惕腐敗轉向隱形,或者欲望被暫時冷凍起來。因此我們需要建立一個長效機制,一個法制模式,依法定罪。
  網絡反腐開啟了一個新模式,尤其是有了微博之後,舉報方式發生了根本改變。現在是先發出來再審核,而不是先審核過濾之後信息才呈現出來,而且信息是裂變式傳播,很難控制。在web2.0時代,人人都有一個麥克風,無論是實名舉報還是匿名舉報,只要以網絡方式呈現,就能夠突破傳統舉報的限制。(作者是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)
  王占陽:超大型國家反腐,需要強有力的公眾參與
  反腐評價標準不僅要看數字,更要看官民關係,老百姓的反應是第一標準。如果以此標準來看,過去一年反腐敗成績就是四個字,“人心回暖”。這是因為中央對待反腐不是淺嘗輒止,而是一直抓下去。當多數公眾相信共產黨能夠反腐敗,那麼反腐敗大體上就成功了。
  反腐敗標準還有另一條,即官場對民眾的誘惑力是上升還是下降。如果下降,就說明反腐取得了很大成績;如果還處於高位,就說明反腐敗力度還是不夠。
  在中國,單純依靠自上而下的反腐不能取得類似新加坡的成功。因為新加坡是一個超小型國家,而中國是超大型國家。所以中國的反腐有一個很大的特點,就是必須得有強有力的公眾參與。沒有強有力的公眾參與,反腐敗只是一陣風,刮過後很容易反覆。在一定發展階段,民主是深入反腐的必要條件,但不是充分必要條件。在基層,民眾主要受到“蒼蠅”騷擾,解決這個問題就得靠大眾參與。(作者是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授)
  司馬南:反腐敗,也要防“怠政”
  反腐敗鬥爭具體務實帶來人心回暖,這是事實。但有些擔心不容忽視。比如官員較為普遍的“怠政”會反過來影響經濟發展。今天,大吃大喝受到了限制,請客送禮不敢那麼明目張膽了,名牌皮帶手錶不敢戴出來炫富了。一部分官員流露出“當官真沒意思”的情緒,以致出現“怠政”的情況。我們反對腐敗,但同時要警惕因為反腐敗而使一部分幹部喪失工作積極性。
  中國一年來反腐敗最值得肯定的地方,無非是“來真的”,就是有法必依。另外,除了講“法”,還有“策”。中央反腐第一策是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,第二策力推巡視制度,第三策是向新技術學習,開展網絡反腐。
  但眼下最重要的問題,既不是“法”,也不是“策”,而是“魂”。中國共產黨是由有理想、有信仰、有覺悟、能吃苦、能戰鬥、有紀律的中華民族的優秀分子所組成,但現在有些黨員羞於談共產主義理想,認為它太遙遠,又不接地氣。這也正是問題的關鍵之所在,正是一些黨員幹部“喪魂落魄”的原因之所在。(作者是知名學者)
  高波:自上而下的示範最見成效
  有三個字在中國當前的社會生活和輿論場可以談一談。第一個字是“怕”。不少官員、國企領導、高校領導,他們心裡有一個“怕”字,幾乎沒人敢開著公車停在桑拿中心的門口,敢在會所里大吃大喝。第二個字是“變”。民眾這一年還是能感受變化的。比如以往很神秘的軍隊,對軍車、房產的清理,對軍隊文體工作者的加強管理等,公眾能看到整肅軍容軍紀的變化。第三個字是“恥”。應當說,以往很多“混”進官場的害群之馬,在貪腐方面既膽大又無恥。現在,在“零容忍”的治理高壓之下,社會上廉榮貪恥的“恥感”文化在複蘇。
  回頭看2013年的反腐新變化,則有三個“新”。第一,“新政”。新一屆領導治標促治本,抓大不放小,有為有不為,少說多做,做就做好,不搞大而全的虛功,多求看得到的實效。
  第二,“新風”。自古至今,治理腐敗有兩條道路,一條是自上而下的頂層治理,一條是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。不同時期不同階段,無非是在這兩極之間找動平衡。現在作風建設見成效最重要的就是自上而下,領導從自身做起,起模範帶頭作用。
  第三,“新機”。隨著人心回暖,中國或將加速迎來某種“廉潔拐點”。中國人習慣這樣的公式,以健康為例,健康是“1”,財富、聲望等等是後面的“0”。套用這個公式,從中國政治治理角度講,領導人的決心就是“1”,後面的制度、舉措等都是“0”。(作者是中國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)
  王文:反腐要有金融利器
  反腐要有金融利器,要有金融監管。在打擊腐敗上,現在的金融監管根本沒有跟上,比如輿論熱議的財產公開就缺少一個很好的制度監控。假如官員公開了,親戚要不要公開?如果不公開,那麼官員就可以通過財產轉移掩蓋腐敗。公佈的種類也要劃清,借助藝術品買賣而實現的“雅賄”不容忽視。總之,金融監管制度一定要完善。
  此外,反腐根本還是國家治理能力的問題。反腐能否真正取得發展,根本在於我們的治理能力是否達到現代化國家的發展水平。中國公款吃喝一年花費上千億,數額非常大,這裡面有沒有腐敗?所以說,我們的反腐根本上還是在於提高整體範圍的國家治理能力。(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)
  馬曉霖:走“第二條路”取華山
  反腐關係到執政黨生死存亡。咱們一直說不走邪路,不搞多黨制,堅持共產黨領導。這就需要解決權力監督的問題。過去講“自古華山一條路”,但解放軍還是能開闢出“第二條路”,智取華山。因此,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能摸索出一條符合國情的反腐路。
  如何走出一條文明治國之路?就是要通過割身上的“腐肉”,讓老百姓看到共產黨依然值得追隨,值得信任,值得擁護。因此要實實在在把反腐敗搞好,告訴老百姓,我們黨真是立黨為公,執政為民。(作者是博聯社創始人、總裁)
  馮鉞:多黨制未必就清廉
  這次反腐給人的感覺不一樣,海外一些媒體對中國反腐敗的看法也在改變。比較典型的就是去年12月湖南衡陽賄選事件。外媒網站對此事的報道後面有幾百條跟帖,不少美國網友就說中國搞得好,他們諷刺美國參眾兩院的不少議員其實與這次賄選的代表差不多。過去海外有一種觀點,認為我們的反腐是做樣子,從這次的評價可以看出,對於中國反腐敗的印象不僅國內在變,國際也開始逐漸改變。
  不少人認為發達國家的政府比較清廉,是因為搞了多黨制,一個黨在臺上,另一個黨在臺下,我監督你,你監督我,就能夠反腐。但如果西式的多黨制能夠有效治理腐敗的話,那全世界現在有100多個國家採取的都是類似的制度,為什麼只有最多不超過20個國家比較清廉,其他實行多黨制的國家呢?印度的多黨制運行了幾十年,但它的腐敗問題幾乎得不到治理。腐敗問題與社會發展階段有一定聯繫,反腐敗一定要採取綜合手段,多管齊下,不能只依靠一種手段。▲(作者是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信息資料室主任)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bzvheqhz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